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陌刀 刀劍-唐刀的四種刀制

陌刀,中国长柄刀的一种。唐刀陌刀刀身大多较窄,弯曲弧度,对日本的长兵器影响很大,其外形可以参考日本战国时期兵器。可劈砍,可枪刺。
陌刀杀伤力极大,一刀劈下,人马俱碎,唐陌刀大约11斤,说明陌刀刀身并不是特别宽不然会更重,陌刀刀身更像横刀的加长版,双刃或者单刃,单刃很多有弧度。
史书:(举陌刀重五十斤乘城。贼将入,兴一举刀,辄数,见于新唐书张兴传)。由于陌刀出现于隋朝,隋朝的1斤只相当于现代的220克,隋朝的50斤相当于现代的11公斤左右,但这仍是算相当沉重的实战兵器了。
唐帝国通过开明的政治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从唐初的统一之战到盛唐时期所有的对内对外战争,出现了冷兵器历史上对后世影响空前绝后的武器——唐刀。而唐刀之中最具杀伤力的兵器就是陌刀,曾经广泛装备安西军,令外邦丧胆。
及唐之后,史籍鲜见陌刀之踪迹,由于陌刀不允许陪葬,所以当今并没有陌刀实物出土,网络上所有的陌刀复原图均为后人猜想。
舉世聞名的日本刀其實是源於中國唐朝的唐刀,但日本刀的價值卻比中國的刀劍要高出許多,這主要是因為日本人將武士刀的製作流程與規格吋法上做了相當的體系統一,因此在刀與刀之間的可比性增加了。
而反觀中國的刀劍,本身規格極為混亂,而且製作工法各不相同,裝飾更是五花八門,經常有各種詭異的機絲出現,沒有什麼統一的體系,因此,就算刀劍本身性能優異、製作精良,卻也很難以估算價值。
唐刀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好的刀之一,但唐刀本身也有不少缺陷,最大的問題就是造價高昂且無法修復。唐刀本身有四種規格,根據古籍的定義:
《唐六典》卷一六武庫令丞職掌條記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


唐太宗李世民能在亂世中取得天下,靠的就是士族的力量,得天後,作為功巨,士族的力量得到很大的擴展,說到士族,最有名的就是七宗五姓:清河、博陵崔氏,唐朝士族之首,出了20多個姓崔的宰相之多,其他還有范陽盧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隴西李氏。
李氏,就是李世民一族,也就是皇族。
七族五姓中清河崔氏的第三號實權人物說引薦,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現在雖說也有科舉,不過還是「九品中正制」當道,能得到崔氏一脈的幫助,在官場上肯定能平步青雲。
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為了拉攏士族而採納陳群的意見。曹丕篡漢前夕即延康元年220年由魏吏部尚書陳群制定。此制至西晉漸趨完備,南北朝時又有所變化。它上承兩漢察舉制,下啟隋唐之科舉,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國封建社會三大選官制度之一,從曹魏始至隋唐科舉的確立,這其間約存在了四百年之久,直到後唐才被科舉取士替代。
像現在的七族五姓,靠的就是九品中正制的扶持,就拿重要的品評來說,這些對家世、行狀還有品行非常重要,晉以後完全以家世來定品級。出身寒門者行狀評語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門者行狀不佳亦能位列上品。於是就行成了當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也就奠定了崔氏歷經幾百年輝煌、屹立不倒的重要因素。
唐朝風氣開放,像官奴、新羅婢、崑崙奴等允許公開買賣,連青樓、妓院、花船這些尋歡作樂的場所,也是得么官府的認可,只要交足了稅銀,不僅可以公開營業,還得到官府的保護;文人才子也以喝花酒、風流倜黨為榮,作為水陸交通便利、生活富足、經濟繁榮的揚州,這種「娛樂」事業更是顯得朝氣十足。
《鳳求凰》傳說是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的古琴曲,演繹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
從貞觀元年突厥頡利可汗入侵,唐太宗親臨渭水,與頡利隔水而語,結渭水便橋之盟,突厥軍隊方始退還,629年,唐太宗派李靖、李績出兵與薛延陀可汗夷男等夾攻頡利
,次年大敗頡利於陰山,頡利被擒送長安,突厥東汗國滅亡后,幾年以後,也沒什麼大的戰事,社會得到休養生息,經濟得到極大的提高,

兩晉時期,五胡亂華,胡人視漢人為豬狗,稱漢人為「羊」,不僅大肆殺戮,還烤而食之。冉閔在漢族處於生死存亡的時刻,頒布了驚世的殺胡令,激起倖存漢族志士的熱血,從而一呼百應,把胡人趕出中原大地,保住了漢族的血脈,不過那殺胡令實在太殘暴,只要是胡人,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一律擊殺,一篇不足百字的殺胡令,把數以百萬計的入侵者趕出中原,據記載當時入侵的胡人高達五六百萬,當時可以用屍橫遍野,白骨累累來形容,日日有戰鬥,月月有激戰,中原大地到處都是腥風血雨,慘不忍睹。


明教

摩尼教即鄭渭口中的「明教」,因創始人叫摩尼,所以其教徒便自稱摩尼教徒,又因崇尚光明,崇拜太陽,因此漢人口中又稱之為明教或光明教,至於漢文文獻正式有「明教」這個稱呼則比市井俗稱的出現要更晚一些。
明教起於巴比倫,盛行於波斯,因與祆教產生矛盾又敵不過對方,被迫出亡,來到河中地區才又落地生根,不料自天方教興起以來,不斷地蠶食西域各大宗教的生存空間,相對於佛教、祆教,明教因缺乏政權強有力的保護而尤其顯得岌岌可危,就連奈爾沙希這樣的虔誠教徒,為現實壓力所迫,也常偽裝成天方教教徒,不過宗教與民族這種東西,第一代若為了生存與利益而偽裝,到了第二代、第三代就可能久假不歸了。
大疏勒地區包括疏勒本城在內的十幾座城鎮,亞洲屋脊——蔥嶺從南向西盤繞,在其西北形成一個葛羅嶺山口——此為方圓千里之內,西域進入大中華地區唯一的通道,除此之外就都是飛鳥難越的高山。疏勒的東邊,則是世界第二大沙漠——死亡之海,雖然如此,由於四周都是七八千米以上的冰川,所以區內河流眾多,形成了不少的綠洲,農業也頗為發達,盛唐時光是朝廷特派的軍屯就有三萬五千畝,因此儘管這個地區是以商業繁榮而著稱,脫離農業生產的城鎮人口所佔比例甚大,但糧食卻仍然能夠保持自給自足。
而現在,阿布勒竟然說明教可以「獻出下疏勒」——這對李臏來說可是一個超大的驚喜,一開始他還有些不信,因為下疏勒的軍政大權並不握在明教手中,但很快他就想起,阿布勒的話很可能並非誇口,因下疏勒貧民眾多,城內七八成的民眾都信明教,雖然城主以及駐軍將領都是回紇人,但底層士兵也多是明教信徒,如果明教有心起事,則勢必已在下疏勒進行多方面的——包括對守城軍隊的滲透掌控。
「教主?」聽了阿布勒的翻譯后,奈爾沙希有些奇怪:「我們摩尼教,沒有教主埃」
張邁暗中滴下了兩滴冷汗,心想查老先生的武俠書,果然不太可靠,卻聽奈爾沙希道:「老朽不才,卻也是我教在疏勒的五大長老之一,雖然不能說有權決定所有大事,但我清楚教眾的心理,若唐軍能開到葛羅嶺山口,老朽可以用項上人頭保證,我明教教眾一定會奪城響應的1
他和阿布勒父子倆離開以後,張邁把郭洛也叫了過來商量,鄭渭、李臏依照種種形勢判斷,都覺得奈爾沙希的話頗值信任。郭洛聽了也是興奮異常,鄭渭又道:「疏勒那邊,可能會響應我們的,可不止有明教啊,還有另外一支力量,也許更值得信任。」
張邁與郭洛齊聲道:「佛民?」
「不錯
怛羅斯並非回紇人的老巢,這裡是種族雜處之地,突厥、大唐、突騎施、葛邏祿、薩曼、回紇,幾大勢力在數百年間在這個地區進進出出,居民對大唐的記憶固然已經淡薄,但對回紇也不見得有多忠誠,畢竟薩圖克進入這個地區才幾年的時間,且民生建設又沒怎麼搞
李臏在旁解釋道:「特使,康居與疏勒,本來是不相上下,但疏勒之繁榮,十有**靠的是絲綢之路的支撐,絲路斷絕以後,位於河中地區中心地帶的康居仍然可以維持一定的繁華,只是繁榮程度有所削弱而已,但疏勒受到的打擊可就大了——除非絲路重新開啟,否則疏勒是沒法和康居相比的。」
當年安西四鎮軍民的後裔,由於理念不合以及現實壓力等種種原因逐步分裂,由此而導致大唐在西域的殘存勢力原本就窘迫的處境越發的雪上加霜、每況愈下,在怛羅斯鄭家與郭楊兩家分裂的原因張邁已經弄明白,魯家當初為何與其他三家分裂張邁尚不了解,但從大昭寺主持的種種表現來看,顯然也對當年之事有痛徹的悔悟。
唐軍自起事以來,其核心力量的壯大便在於將分散了的大唐遺民重新團結在了一塊,再推而廣之吸收親唐的部族,再其外圍,才是沒什麼關係干連的各部族,而回紇本族、天方教激進派,則是安西唐軍在民族與宗教兩個方面的鬥爭對象。雖然唐軍長遠的政治理念是「大同」,即強調諸族平等、諸教平等,但現實的政治結構卻是「親親」,即在實踐層面承認差別與親疏,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出身回紇貴族的霍納德雖然在來歸初期所立功勞猶在薛蘇丁之上,但他要得到唐軍的重用與信任。卻相對來說要困難得多。
在這個一圈圈擴大的軍政結構的圓圈裡,張邁是一個圓心,而第一個同心圓則是郭、楊、鄭、李等人——這又與曾經的安西四大軍鎮龜茲、焉耆、于闐、碎葉暗合。

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特殊符號

特殊符號





完整的html 特殊符號表


身為一個網頁設計師…

每次要找特殊符表就要google一次也不是辦法…

找到很多都是東缺西缺…總算讓我找到最完整的符號列表

http://114.xixik.com/character/

HTML 無法呈現出一般數學式所需要的排列與大小的變化,所支援的數學符號也不足,因此 W3C 組織制定了 MathML 標準來作為網頁應該如何顯示數學符號與公式的語言。
我們可以試試自已使用的瀏覽器是否自動支援 MathML, 只要瀏覽 Content MathML examples 看看公式是否正常。
用 MathML 將數學放上網路 的官方連結則提供了快速的入門介紹。


此頁列出應用在HTML上、大多數瀏覽器應可支援顯示的「標準」數學符號,主要供撰寫數學條目的維基人參考使用。
  • 數字: ¼ ½ ¾ ¼ ½ ¾
  • 分數:½ ⅓ 7/9{{Fraction|1|2}} {{Fraction|1|3}} {{Fraction|7|9}}
  • 字形大小x x   <big>x</big> <small>x</small>
  • 底線文字   underline overline  <u> underline </u> {{overline|overline}}
  • 刪除線文字   strikeout   <s> strikeout </s>
  • 字形:italics  bold  — ''italics''   '''bold'''
  • 通用字形規範: Φ (A)   <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100%; font-style:italic; font-weight:bold;"> Φ (A) </span>;
  • 上標/下標符號: x2 x3 x2
    1
      x<sup>2</sup> x<sub>3</sub> x{{su|p=2|b=1}};
  • 分析符號: ƒ ∂ ∫ ∑ ∏ √ ∞ ∇ ℘ ℑ ℜ &fnof; &part; &int; &sum; &prod; &radic; &infin; &nabla; &weierp; &image; &real;
  • 箭頭符號: ← ↓ → ↑ ↔ ↵ ⇐ ⇓ ⇒ ⇑ ⇔ &larr; &darr; &rarr; &uarr; &harr; &crarr; &lArr; &dArr; &rArr; &uArr; &hArr;
  • 邏輯符號: ¬ ∧ ∨ ∃ ∀ &not; &and; &or; &exist; &forall;
  • 集合符號: ∈ ∉ ∋ ∅ ⊆ ⊇ ⊃ ⊂ ⊄ ∪ ∩ ℵ &isin; &notin; &ni; &empty; &sube; &supe; &sup; &sub; &nsub; &cup; &cap; &alefsym;
  • 關聯符號: ≠ ≤ ≥ < > ≡ ≢ ∼ ≅ ≈ ∝ &ne; &le; &ge; &lt; &gt; &equiv; &nequiv; &sim; &cong; &asymp; &prop;
  • 二進制運算元: ± − × ÷ ⁄ ⊥ ⊕ ⊗ ∗ &plusmn; &minus; &times; &divide; &frasl; &perp; &oplus; &otimes; &lowast;
  • 分隔符號: ⌈ ⌉ ⌊ ⌋ 〈 〉 « » &lceil; &rceil; &lfloor;&rfloor; &lang; &rang; &laquo; &raquo;
  • 各式符號: † ‡ ¦ ∠ ∴ ◊ • ♠ ♣ ♥ ♦ &dagger; &Dagger; &brvbar; &ang; &there4; &loz; &bull; &spades; &clubs; &hearts; &diams;
  • 標點符號: ′ ″ ‾ ° ⋅ · … – — ˆ &prime; &Prime; &oline; &deg; &sdot; &middot; &hellip; &ndash; &mdash; &circ;
  • 空格表示符號: 窄空格 ( ), n-寬度空格 ( ), m-寬度空格 ( ), and 不換行空格 ( ). &thinsp; &ensp; &emsp; &nbsp;
  • 希臘符號: α β γ Α Β Γ etc. &alpha; &beta; &gamma; &Alpha; &Beta; &Gamma; etc.
  • 萬國碼: 例如輸入 &#x22A2; 即可顯示萬國碼x22A2的 ⊢。提醒:有許多萬國碼字元可能無法在所有的網頁瀏覽器上正確顯示,這亦使頁面源代碼難以閱讀。
有時候直接複製符號可能比加入上述代碼簡單,例如萬國碼中的字母式符號就可以直接複製並加入頁面,像利用 ℝ 代替 &#8477;。點選編輯頁下方列出的符號亦可將符號直接加入頁面。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好好地說一則打動人心的故事

李國修曾說:「每件事情都是一次完美的演出。」不只創作,寫新聞稿、辦記者會……都要視為一次演出,新聞稿要傳達什麼訊息?什麼時候打電話給媒體?記者會流程如何安排?都要自編自導自演。這句話讓徐金鐘獎編劇譽庭一輩子受用無窮,她曾形容自己的工作:「編劇,是一劇之本的造物者,筆下角色的老天爺!」

故事餵養寂寞的女孩


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興宣大院君

興宣大院君

1863年,哲宗去世,安東金氏和豐壤趙氏圍繞繼承問題產生對立,李昰應買通宮女巴結神貞王后趙大妃,反對安東金氏,讓大妃垂簾聽政。豐壤趙氏積極支持,領府事金左根、領敦寧金興根及哲宗之妃金氏哲仁王后反對,害怕威脅他們的利益。而憲宗之妃洪氏(孝定王后)、院相鄭元容和安東金氏金炳學支持李昰應,趙大妃作為最高長輩傾向李昰應。安東金氏認為李昰應無能也沒激烈反對。[3]李昰應之嫡第二子李載晃被選入宮中繼承王位,是為高宗。高宗即位時年僅十二歲,不能親理政務,由李昰應贊襄政務,號興宣大院君,封大院位大監。興宣大院君是朝鮮王朝唯一一個在世時就被尊為大院君的人

大院君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大力排擠安東金氏、豐壤趙氏。縮小各地備邊司,從議政府中分離出三軍府,將行政權與軍事權相分離;他下令刊行《大典會通》、《兩銓便考》、《六典條例》等書籍,明確國家的典章制度和法律規範;宣布「四色平等」(四色,朝鮮朝廷中的四個派別:老論、少論、南人、北人)、「以才擇官」,壓制安東金氏、豐壤趙氏的老論、少論派,拔高南人和北人的地位,王族全州李氏的李宜翼李世輔李景夏李邦玄等人獲得重用。打破兩班貴族壟斷做官,提拔中人甚至庶民中的有才之士。強化王權,強化個人獨裁,其兄長李最應、兒子李載冕、妻舅閔升鎬等人都沒攀上高官。重視吏治建設.
打壓儒林,下「書院撤廢令」。命令李景夏動用武力裁撤書院,他認為書院威脅他的獨裁。
嚴厲鎮壓宗教勢力,同治五年(1866年)正月,下令在全國境內取締天主教,逮捕12萬人,包括12名法國傳教士。處決上萬名天主教徒及家屬,包括9名法國傳教士,史稱「丙寅邪獄」(現稱「丙寅迫害」)。導致丙寅洋擾

與閔妃(明成皇后)的恩怨
大院君於內政方面整肅貴族門閥,防止外戚干政,樹立王室威嚴;外交則閉關鎖國,與日本斷絕往來。高宗年長,納閔氏為王妃。閔妃則重用閔氏外戚,主張廢除閉關鎖國,與日本復交,和大院君之政策互相矛盾.
閔茲映是大院君之妻驪興府大夫人閔氏的娘家親戚,1866年封為朝鮮王妃,世稱閔妃。大院君一直忽視閔妃的存在。當時高宗寵信尚宮李氏(李順娥),李氏於1868年誕下一子,即完和君李墡。閔妃在被冷落下苦讀詩書史籍,獲得了宮中的同情,也最終得到高宗的垂青。閔妃雖多次懷孕,但不是流產就是夭亡,一次還被認為是大院君送來的山參引起的。而大院君為了鞏固王權,要求早早確立世子,主張立李尚宮之子李墡為世子。與閔妃產生很大矛盾。閔妃暗中培植自己家族外戚,還聯合安東金氏和豐壤趙氏,甚至籠絡大院君之兄李最應(興寅君)、大院君長子李載冕等人,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
1873年,大院君被封為「大老」,而閔妃則又一次懷孕,這年十月,崔益鉉恢復官職後就馬上呈文彈劾大院君的改革政策。崔益鉉的上疏按慣例先呈雲峴宮。大院君認為國王肯定會駁回上疏並嚴懲崔益鉉,就轉呈給國王,但是高宗看到上疏後給崔益鉉升了官。[7]在高宗和閔妃鼓動下,崔益鉉再次上疏彈劾大院君,稱「任事之臣(即大院君)壅蔽聰明,操縱威福,綱目俱弛,而致有今日之痼弊也」,明確要求「若其不在其位,而惟在親親之列者,只當尊其位、厚其祿,勿使干預國政」。[8]此舉極大震動了朝野,洪淳穆組織大院君麾下骨幹見高宗請旨殺崔益鉉。高宗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1873年,閔妃聯合安東金氏、豐壤趙氏以「國王親政」為由,排斥大院君勢力,11月5日,高宗宣布「親政」,不准大院君入宮干預政事。大院君讓洪淳穆等人集體辭職,架空朝廷。閔妃卻指派其黨羽掌控朝廷各要害部門,大院君徹底失勢,由於高宗李熙生性懦弱,政權實際掌握在閔妃外戚集團手中。大院君離開京城,蟄居於三溪洞別莊、楊州直谷山莊和德山城疏等地。閔妃在政變不久後生下兒子李坧,出生1年後被冊封為王世子(後來的純宗),統治地位因而完全鞏固

日本總想除掉朝鮮,朝鮮明成皇后對皇上說:朝鮮是小國,日本強大,清朝衰敗,朝鮮要活命必須依靠俄羅斯。皇后回憶三十年前自己當皇后的情景。 
哲宗皇帝駕崩,沒有留下子嗣,趙太后將大臣興宣君十三歲的次子命福立為皇上,自己垂帘聽政。興宣君(大院君大人)成為攝政王,挾天子令諸侯。 
三年國喪后,趙太后為十五歲的皇上操辦成婚之事,但沒有合適的人選。大院君迫不及待逼退趙太后,廣納天下秀女名單。此時有兩股貴族勢力左右宮廷,一為安東金氏另為豐陽趙氏。趙太后為鞏固自己地位,建議由趙氏閨女為皇后人選,大院君表面贊成同意,暗地另尋皇后人選以斷趙太后之路。此時大院君夫人閔氏家族有一秀女,聰慧美麗,名為閔慈英,閔氏頗為滿意,大院君冷眼端詳,不置可否,未料大院君得知閔慈英為寡母帶大,不符入選秀女資格。 

閔氏夫人態度積極,覓得宮人洪尚宮來教導閔慈英各種宮廷中的禮儀與規範,閔慈英聰敏好學,面容姣好,頗得洪尚宮讚賞。趙太后覓得趙氏閨女,也正巧為寡母帶大,因此閔慈英又得以參加秀女大會。 

年幼的高宗與一位十九歲的宮女李尚宮相好,大院君看在心裡,卻不加以制止。李尚宮得知將要遴選皇后,心中難過,要求高宗答應絕對不可捨棄她 

宮中明爭暗鬥,大院君與趙太后互不相讓,終於大院君食言而肥,枉顧與趙太后之約定。閔慈英被選為皇后,趙太后一夕之間,被逼退垂簾,又被大院君欺騙,心中氣憤難耐。
趙太后即將不再垂簾,高宗得到大院君之教誨,痛哭挽留太后繼續垂簾聽政,趙太后決意不肯再留,如此順理成章,太后退位由於皇上尚未長大成人,於是由大院君繼續輔佐皇上,正所謂悄悄的完成了權利轉移。
大院君藉口皇上即將迎娶皇后,將趙太后趕至樂善齋,以消滅趙太后之殘餘勢力... 

高宗懾服于大院君之威嚴,凡事都聽從大院君之指示,大院君告知高宗,務必要生兒子,鞏固王室地位,被李尚宮之侍女三月聽到,趕緊告知李尚宮,李尚宮暗自竊喜,希望早日幫皇上生子。

景福宮火災,引起宮廷眾臣人人自危,感古堂李氏正在幫明成梳頭髮,但是心中忐忑不安,擔心景福宮之火災,明成卻儀態優雅端莊,安心等候下人通報,洪尚宮打從心眼佩服這位皇后人選沉穩鎮定。

李尚宮得知高宗即將娶妻,心裡很不高興,借機要高宗答應永遠不捨棄李尚宮,高宗並答應決不看其它女人一眼。 

高宗與明成舉行婚禮,雖說宮中規矩繁瑣嚴謹,不過大院君生怕其中生變,因此將時間縮短。在迎娶的儀隊上也破天荒的加入自己以及夫人的轎子,這樣的迎親行列也正顯示大院君的私心與野心勃勃。

成婚之夜,高宗不肯與明成同床共枕,不過礙於宮中規矩,勉為其難進入西正間面對明成,高宗見到明成,驚為美人,不過高宗整個心思已被李尚宮擄獲,因此顯得坐立難安,明成大方穩重詢問高宗為何緊張不安,高宗據實以告,明成曉以大義,告知高宗,兩人是結髮夫妻,高宗答應李尚宮之事,明成也願意遵守,以示高宗信守承諾,不過明成暗地傷心難過,不讓高宗看見... 




平民出身的她,被選入宮,成為高宗的王妃。明成本是一只外戚用以控制皇室的棋子,但她憑天資、膽識和遠見,在爾虞我詐的宮廷險中求生,化險為夷,不但鞏固了自己的地位,還幫助丈夫擺脫控制,奪回政權。

當時日本想侵吞朝鮮,明成為了保護國土,對外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聯繫,對內實施改革。日本早視明成為一大障礙。

朝鮮時代,16歲的閔慈英嫁給李氏第26任國王高宗,成為皇后。入宮前三年,高宗寵愛後宮李尚宮,冷落明成,明成以讀書度過每個晚上,成為她日後政治鬥爭的謀略基礎。不久李尚宮生下兒子完和君,不將明成放在眼裡,與她作對。明成用心良苦,終於打動高宗的心,更生下王子,卻不幸夭折,自此大院君處處針對明成,更斷言要冊封完和君為世子……

高宗年幼登位,一直由大院君掌權,奉行鎖國政策。大院君明言要冊封完和君為世子後,高宗對明成更加憐愛,起來反抗父親。明成操縱高宗,結合勢力對抗大院君,成功在高宗十年令大院君下野。高宗親政,明成輔助,任用外戚鞏固地位,並進行一連串改革,主張與日本建交,但遭保守勢力及百姓反對。

明成攬政後,貪污問題嚴重,百姓歸罪明成,導致壬午兵變,明成假扮成宮女逃出宮外,向日本及中國求助。大院君重返掌權,並宣布明成已死!日本在中日戰爭中獲勝,計劃在朝鮮擴張勢力,於是挑撥高宗與明成。為了顧全大局,明成拋下對大院君的成見,與大院君聯手對抗外敵,日方遂計劃刺殺明成……

明成皇后,朝鮮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李氏第26代國王高宗李熙之后。 

  明成比高宗大一歲,16歲時嫁給高宗,入宮的前三年,高宗寵愛後宮李尚宮,對明成百般冷落,這三年,明成以讀書排遣寂寞,卻也厚實了她日後因應鬥爭的謀略基礎。 

  明成之夫高宗實際上是興宣君(也稱大院君)的次子,因為前一任皇帝哲宗無後,興宣君便獻策,由哲宗之母趙太后認興宣君小兒子為養子,繼位後即為高宗皇帝。高宗即位之初由太后垂簾聽政,不久,大院君便以計謀讓太后釋出聽政之權,大院君繼而以皇上親生父親的身分攝政。 

  由於大院君是李氏王朝之後,對於安東金氏與豐陽趙氏等勢道當家、外戚干政的局勢非常不滿,於是一心一意以恢復李氏王權為執政目標。因為這樣,當大院君為高宗選擇妻子時,儘管並不特別中意明成,但由於明成是寡母養大,又無引以為患的外戚勢力,大院君才挑中明成為后。 

  明成入宮初期,高宗迷戀李尚宮,大院君見此也不加阻止(以當時的規矩,李尚宮隨意接近皇上是要被嚴懲的),對他來說,皇上的子嗣祇要是李氏子孫,嫡出或庶出並不重要。另一方面,為了防止皇后生子後坐大,並延續自己掌權的厚度,大院君也寧願培植較易控制的後宮李尚宮。 

  皇上寵幸與大院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終於讓李尚宮生下李善,大院君聲稱為穩定政局,需及早冊立李善為世子(太子),這讓尚無子嗣的明成皇后有了危機意識。 但因為皇后還年輕,高宗也轉為對皇后日漸寵愛,致延緩李善被冊封為世子。這期間,皇后不斷努力懷孕,然而,皇后生下子嗣之路異常艱辛。 

  明成總共懷孕五次,第一胎流產;第二胎生下不到三天夭折;第三胎是女兒,半年後也死了;祇有第四胎正常產下;第五胎也胎死腹中。 明成努力產子以維護正宮地位,在產下元子(嫡子)之前,明成一邊要面對公公大院君步步進逼、想冊封李尚宮之子為世子的壓力;另一邊,她逐漸以自己的美貌、智慧,拉近高宗。 

  對於王權與王儲之位的爭奪,便鋪陳出明成與大院君致死方休的戰爭。兩人一路過招,先是大院君疑用山參害死明成胎兒;再是明成主動出擊,逼大院君退隱;然後大院君手下炸死明成母親、兄長,明成矢言摧毀大院君攝政期間一切施政。兩人因應國際局勢的觀念也截然不同,大院君極力鎖國,明成主張開放;而後大院君默許「壬武兵變」,逼得明成逃亡、自己重新掌權,但明成也不甘示弱,引進清兵擄走大院君、將之軟禁於中國;然後大院君重回朝鮮,想以另一個兒子取代高宗奪權,祇是功敗垂成。 

  明成一生的重要敵人,除了大院君,還有幾個女人。高宗的第一個女人李尚宮讓她飽受后位與世子之位不保的威脅,不過最後明成仍將李尚宮逐出宮廷,而李尚宮之子李善也因天花而死,李尚宮終生失語。 

  另一個讓明成倍感壓力的,是趙太后。明成勢單力薄時,選擇與趙太后聯手逼退大院君,沒想到,前面趕走了狼後面又來了狐,趙太后企欲再度干政,並也如大院君一樣想立好控制的李尚宮之子為世子。為了抵抗趙太后勢力,明成最後回頭與宿敵大院君合作,終於抵定世子之位。令明成吃盡苦頭的還有張尚宮,她一手提拔的俾女最後居然奪走高宗,甚至害死了她。 

  明成與幾位仇人的糾葛之外,她最引人注目的是周旋於列強之間,延續或頃毀國祚的能力。她藉清朝之力逐出大院君、平反民亂,但造成清朝干預內政;她想藉俄國勢力去除中、日對朝鮮的干涉,成就獨立國家,卻也讓俄國後來挾持高宗做威做福;而明成掌權最初學習日本的明治維新,建立日式軍隊,卻反而造成日本勢力在朝鮮坐大,甚至埋下日後殺機,明成最後死於日本浪人刀下,日本人甚至讓她屍骨無存。 

  「明成皇后」劇情最後以大院君和明成的和解收場,明成託夢給公公請他為她辦理後事,大院君也親手將明成僅存的遺骸重整為泥人模型、封棺入殮。明成曾經引發的猜疑、鬥爭、政變、民亂、戰爭,最後在大院君與高宗矢言人民將把明成放在心裏、永不遺忘的淚眼中劃上結局。


◎明成皇后是朝鮮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李氏第26代國王高宗李熙之后,貴為國母之尊,以其智慧及所學想輔佐高宗在列強之中,勉力維持一個獨立國家,是好是壞見人見智,最後竟遭日本人賄賂不成,強行攻入宮中殺害致屍骨無存,是造成現代韓國人仇日的一個重要因子。


2015年3月5日 星期四

latch up

   閂鎖效應 -簡介


  1. guard ring可看成是一圈pick up的集合體,其作用可視為讓power及ground進入某個或某群devices區域的入水口(定出vdd/power及vss/ground的電位),假如guard ring圍得不紮實,或數量太少,便會使寄生的兩個bjt被turned on,即latch up的發生;反之,若圍上充足的guard ring時,則nwell及p substrate上的阻質便會因此變小,使得latch up的路徑被破壞,因而能阻止latch up的發生.通常我們也會使用double guard ring來防治latch up的發生.
  2. 同時,某個,或某區域的device圍上guard ring,可以防止自己被別的device所干擾;也可以防止自己去干擾別的device.例如,在一個類比電路區塊內,若有電阻/電容置於其中,通常我們會在電阻/電容區域及其相近的mos devices區域分別打上其相對應type的guard ring或double guard ring,以防止他們互相干擾.同理,在類比電路與數位電路,或chip周邊等分界也常有此應用.
  3. p type mos devices需圍n type guard ring, n type mos devices 需圍p type guard ring,即取其reverse biased 之意.其中pmos與p type guard ring的成份基本上應是同族的,大多為Si摻雜三價元素如硼(boron)製成;而nmos與n type guard ring則為摻雜五價元素如磷(phosphorus)或砷(arsenic)製成.
  4. rule....就像樓上大大所說,每家foundry的rule都會不同;就算是同一家foundry,也會因其製程的不同而相異.如台積0.13,聯電0.13及chartered0.13的rule都不見得相同;而就台積本身來說,0.13和0.18的製程的rule也一定不會一樣,因為0.13的製程rule一定比較小.
  5. ground通常指接地,即0電位.不過也曾遇過有的人把接負電壓或0電位皆以ground泛稱.不過總之ground指的通常是nmos的source及bulk在default時接的電位.

廣告設計

廣告設計是以加強銷售為目的所做的設計,也就是奠基在廣告學設計上面,來替產品品牌活動等做廣告


最早的廣告設計應該是早期報紙的小小佈告欄,也就是以平面設計的形式出來的。接著廣播出現了,於是有聲音式的廣告,今日也都還聽得到,然後電視時代,廣告設計變得介入了電影戲劇之間,而且更為專門。
視訊化的廣告設計是相當與眾不同的,要如何在短如二十秒的時間吸引消費者目光,達到促銷的良好效果,需要有很多的市場調查,設計經驗,事前計劃等等。因此廣告設計公司大到有跨國際事業,分工之細,令人咋舌。
平面的廣告設計有分為報紙稿,雜誌稿,其他促銷品